廣告
現代人工作、課業繁忙,看似活得非常充實,卻常常弄不清楚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麼,只是瞎忙,就算有了目標,卻擠不出時間來完成。
又或者是明明有時間,卻沒有動力完成……
如果你正面臨以上幾種狀況,我建議你把這篇文章好好看過一遍,檢查自己的時間管理流程缺少了哪一步驟
- 延伸閱讀:為什麼你需要重視時間管理
一、收集雜事並加工成任務
不論是生活還是工作,我們都面臨著別人或是自己交代的任務,如果沒有好好蒐集整理,大腦會堆積許多沒有用的資訊,導致工作效率低落
首先,你要清楚你的雜事是從哪裡來,並把它們一一列舉出來,我們稱之為收件匣
舉我自己的例子,我的雜事來源包括
-
工作群組版發來的訊息、FB訊息、其他對話群組
-
evernote筆記中的專案任務、網路資訊、筆記想法
-
郵件
-
被交代的臨時代辦
- 延伸閱讀:我的數位工作流程2018
釐清有哪些收件匣之後,我們要把它統一到一個能夠處理任務分配的”工廠”,我稱之為工作中樞
二、工作中樞
工作中樞就像是一個工廠一樣,負責管理接收到的外部訊息以及產出代辦任務的雛型
選定一個自己喜歡的軟體或app做為工作中樞,像是evernote、trello、google日曆、onenote….
一個良好的工作中樞用一句話定義就是:
“接收並分配任務”
- 接收訊息:把收件匣蒐集來的雜事加工成可讀的任務,並依據輕重緩急、工作場景、或者是你獨特的方式做區分
- 分配任務:分配到代辦清單中,我自己是另外使用獨立的app,你也可以直接跟工作中樞混合使用
- 雲端同步:工作中樞最好要有云同步的功能,方便你在任何地方查看
我試過非常多個軟體,可是我終究會回到evernote上。
evernote有它的獨特之處,也就是他的標籤功能非常強大,能夠更好的適應每個人的工作流程
舉個例子:
- 在回家的路上,我接到上司發來的line訊息{收件匣},我就會直接複製並在手機端的evernote上新增一個筆記後貼上,存到我的代辦資料夾{分配任務}。回到家之後,打開電腦端的evernote軟體,同步之後我就可以直接開始工作{雲端同步}
三、任務檢視系統
在工廠加工好的任務會有不同的性質,我們必須依照任務的特性擺在不同的任務檢視系統
-
行動代辦清單
-
專案管理
-
行事曆
-
第二大腦/資料庫
四、檢視
定期檢視自己的任務、工作流、人生價值,並做方向上的修正或微調。我建議每個人都一周至少做一次檢查的動作,才不會瞎忙
-
每日檢視
-
每周檢視
-
每月檢視
-
年度目標
現在讓我們再來複習一次,一個好的時間管理,應該具備以下的流程
-
收集雜事,並加工成任務,放到工作中樞
-
在工作中樞中檢視任務,並依據任務性質分配到不同的檢視系統
-
在生活中不同場景使用任務檢視系統進行工作
-
定期檢視
下一篇文章我們來討論: 或許是最重要也最容易被忽視的習慣:處理雜事與清空收件匣
時間管理系列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