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經常跟朋友開玩笑說,如果有一天可以只喝營養品、打營養針就能維持在TDEE,那一天一定可以做很多事(事實上,我也真的為了這件事開始研究間歇性斷食的好處)。
為了生存,我們每天都必須進食,這很重要,但進食對你的長期目標可能沒有幫助。男人頭髮基本上每一個月要修剪一次,這很重要,因為外在形象是人類評價事物的第一道標準,但是這跟成為一個好部落客或許沒有關係(好啦除非你是時尚部落客)。
買日常用品、食材,一季買一次的衣服,每半年換一次的內衣褲等基本的生活支出都是不做不行,但對你的夢想、人生價值沒有助益。
這些就是所謂的「瑣事」。
根據〖最有生產力的一年〗作者所述,所謂的瑣事其實屬於「低回報任務」,雖然沒有沒有長期價值,卻是不能不做的任務。
這些低回報任務常常潛伏在每一天的各個時段中,當我們不得不分神處理他們,原本在處理的「高回報任務」就會被打斷。
根據研究,大腦必須啟動不同的神經網路連結以適應不同的任務,因此我們在切換任務的過程中,會喪失一些專注力。
而專注力正是執行高回報任務時不可少的元素。
生產力=專注力*投入時間
依照這個邏輯,如果我們能夠把「低回報任務」作集中處理,讓大腦不用頻繁切換工作模式的話,專注力就能一直維持在高水平狀態,那麼「高回報任務」的效率自然就提升了!
因此下面我整理了一些小方法,讓你的瑣事不再佔據你的生活,一起來看看吧!
#減少瑣事干擾的七個方法
一、把雜事集中處理
先把所有的低回報任務列一張清單。
- 雜事表格:請打開以下連結,複製表格到你的文件上後填寫。
1.購買日常用品
2.理髮
3.買衣服
4.看牙醫
5.繳費
6….
二、刪減不必要的雜事
不是每個雜事都是必須的。
列完清單後你可能會發現實際上某些事情可以統整在一起。我本來以為每個月我都需要安排一個預算購買衣物,但後來我發現其實一季買一次就很夠穿了 。我把購買日常用品、修剪頭髮、跑銀行的時間綁在一起,每個月就省下了至少3~4天的時間
三、幫每個低回報任務做SOP:
以對帳來說,你可以列出你有幾個帳戶、幾張信用卡,每個帳戶跟信用卡分別的用途是什麼。
例如我有一個專門買賣股票的交割帳戶,但同時也是薪資轉入帳戶,所以我知道我每次對帳時要做的事情就有,跟老闆要薪資明細、開啟網路銀行查存款和交易紀錄、開啟看盤軟體查詢交割紀錄。
把每件事事情的SOP寫下來,一開始會覺得很痛苦,但長期來說投資報酬率非常高,你做完這一次之後下一次開始就可以快速查看,省下很多不必要的時間,同時也減輕大腦負擔。
你可以每個禮拜寫幾個SOP、或者是等到要做的那一天再寫,不需要一次做完。
四、優化SOP:
每次做低回報任務的時候都會發現很多冗餘的步驟,例如我其實可以請老闆每個月mail薪資條給我,就省下多次來回等待的時間了。
五、決定處理低回報任務的時間:
每個任務的週期性不一樣,我建議可以把時間放在每個周期的最後一天。
例如每周要做的事情就放在星期日;每月要做的事情就放在第四個禮拜的星期日(這一天你同時會做每周跟每月的低回報任務),因此周期越長,那一天要完成的事情就越多。
處理低回報任務的那一天我稱為“檢查日/維修日”
- 檢查日那一天你可以安排一段完整的時間處理低回報任務,例如我習慣每個檢查日安排一個半天處理。
- 另外,有些任務或許沒辦法在星期日做,像是必須跑銀行的任務就只能在星期一到星期五做,因此你也可以考慮把檢查日訂在星期五。
六、釋放大腦空間
把低回報任務安排好之後,就要告訴自己不要再去想了! 因為大腦是被設計用來思考、規劃的,而不是儲存一些沒有用的事物。要有高品質的思考,請務必要把一些沒有用的東西從大腦中消除掉。
大腦就像是CPU一樣,裡面雖然有記憶體,但是容量非常的小;我們要做的事情就是把不重要的事情盡量放到大容量的外接硬碟裡,釋放大腦空間,讓大腦處理更有價值的運算以及思考。
你可以利用寫清單、數位筆記的方式把這些瑣事“外包”出去,例如evernote, onenote都是很不錯的數位筆記軟體。
如果你一開始無法控制自己去想的話,可以試著每次在想低回報任務的時候就畫一撇”正字記號”,過了一段時間後你就會發覺你花了非常多時間在想低價值的事情,你應該就會開始自我控制了。
七、使用數位工具設時間提醒:
你可以使用帶有時間提醒的app設置,例如google日曆、evernote。
如果你的app帶有重複提醒功能的話,那就更方便了。
#總結
盡可能花少一點的時間在投資報酬率低的事情上,進而專注在引領你人生價值的事物。
除了以上這些步驟,其實你還有更好的選擇……「直接請一個助理把雜事外包」,我會在另一篇文章做討論。
如果你對時間管理有興趣,還可以參考以下的幾篇文章: